2)第918章 早干嘛去了_锦衣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派人去他府上,该怎样就怎样……若有人觉得不妥,那先等议礼之事结束后再说。如果说你们连一个反对的声音都容不下,让朕一切都听你们的……那伱们是不是也先考虑一下为何朝中会有不同的声音吧?

  “黄卿家同样是大明文臣,凭什么不让他发声?如果你们觉得他是异端邪说,也麻烦在辩论时将他驳到体无完肤,自认无礼,而不是还没开始就阻止别人说话!若谁再有意见,那朕就让其在明日辩论时,排到前面来,好好论上一论。”

  本来皇帝如此说,言官没什么好害怕的,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看不清局势,也是因为礼部持“继统继嗣”观点的人太多,似乎自己没必要当那出头鸟。

  反观“继统不继嗣”那边,除了个现在确定要出头的黄瓒,以及尚未到京的张璁,再加上没征调的桂萼、方献夫和席书等人,谁又算得上皇帝真正能用得上的人?

  既然明天有机会把敌人打倒并狠狠地踩上一脚,为什么一定要在今天一切都还没开始之前就强出头?

  ……

  ……

  朝议在紧张的氛围中结束。

  皇帝顶着巨大的压力,愣是在朝堂上未与大臣商议的情况下,强行以传奉官的方式,将黄瓒委命为翰林学士,虽然这个翰林学士属于临时性质,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哪怕当一天翰林学士,那也是翰林体系的官员。

  只要黄瓒当过翰林学士,那以后皇帝就有理由让其入阁。

  当然这要看黄瓒在大礼议中的表现。

  消息一出。

  舆论哗然。

  尤其是翰林院体系的人,那么多在翰林院熬资历过苦日子的人,谁都巴望有朝一日能当上翰林学士,光宗耀祖,甚至有机会入阁。

  结果新的翰林学士却不是出自翰林院体系,而是外来的黄瓒。

  黄瓒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并非三鼎甲,又没有考取过庶吉士,人生履历大多数时间都在全国各地当官……也就是最近六七年里,黄瓒才完成从地方官到京官的飞跃,但留在中枢的时间并不多,京城读书人对其了解甚少。

  杨慎作为翰林院中,为发动大礼议而积极奔走那人,得知消息后,先是在小圈子内部做了一些安排,到下午时主动约见朱浩,位置就在杨慎于京师的府邸。

  这里是杨廷和曾经的宅院,以朱浩所知,这宅子并不是杨廷和买下来的,而是官宅,乃正德帝赐给杨廷和居住,杨廷和致仕后,这宅子照理应该会被收回去,但负责这摊子事情的官员碍于情面,并没有让杨慎腾空,但估计也住不了多久了。

  “……敬道,家父走之前,留下很多书,我想你现在不在翰苑,要读到心仪的书并非易事,你看看哪些用得上,挑选几本回去慢慢品味,只要按时归还便可。”

  杨慎跟以往一样,找人办事前,一定是先给人一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