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七回 来年定是好收成_1949我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炉当时在亚洲算是名列前茅,可是苏联人来了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厂区里总重量达七万多吨的所有设备不管不顾一股脑儿的全拆走了,整个儿把鞍钢搞的瘫痪了。

  眼前,新中国引进的这套五联单个容积1000立方,总容积5000立方的联合高炉实在是把他震撼了。他不再害怕,不再自卑,王潜们发誓,为了这套高炉能成功运转,就是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小强要是在施工现场,一定会笑着告诉这些可爱的人们,单体1000立方不算啥,shijie上最大的高炉,被称为高炉之王的5860立方高炉是中国2009年完工的沙钢高炉,单炉一天的铁水产量就达到万吨。能耗比低的令人发指。

  “先进!真美!漂亮!”王潜看着眼前正在不断施工竖立起来的高炉,每次心里都震撼的想不出任何其他的语言和词汇,那庞大的容积,精练的管道布设,无不显示出钢铁工业的肌肉魅力。王潜听同事们议论说,这是国家秘密从苏联秘密引进的最新款式高炉,是shijie上最先进的。听说苏联目前已经在建设单体1500立方的高炉了,但是,这种单体1000立方五联达到5000立方的综合炉,半自动化的控制与运行,王潜以前见都没见过,看来苏联的钢铁工业实力,实在是比日本高出太多了,这起码是领先日本二三十年的jishu实力,这套设备的自动化水准,应该是连当今世上最haode美国设备都不能相提并论吧?

  在王潜看来,作为一个钢铁人,这辈子能参与这样的大工程,而且是为自己的祖国完成这样的伟大工程,是终身的荣耀,这座高炉建成之后,标志着中国的钢铁jishu跳跃式发展,达到目前shijie列强的先进水平。

  “伟大啊,是因为艰巨,所以伟大!”王潜的脑海里想起了鞍钢每天工余时开设的学习班上,部队派来的思想政治课讲师转述的主席的话。

  不光他这么想,他身边的所有同志都是这么一个想法:不错,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毕竟,从没干过的事情是最难的,但是,这不就恰恰证明了这一工作的伟大吗?

  “一定要把新中国第一高炉建立起来。”这是中央的号召,这更是全体鞍钢人从腹腔最深处的血肉里迸发出的决战号角。

  在小强看来,这个21世纪的国内中型钢厂随处可见的普及型联合高炉实在是稀松平常的紧,但他没想到,这玩意对于1950的中国钢铁工业来说,委实是难度大了点,虽说有了安装说明、还包括安装光盘和图纸资料的指导,外加先进的施工设备,但是对于1950的钢铁人来说,也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每一个施工动作,都是需要工程师们不眠不休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