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2章 东坡得砚图_拣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不定真让谭掌柜得逞了。不过十分可惜,在场至少有两个行家。

  田老稍微打量,就示意道:“王观,你上手看看。”

  “好。”

  王观点头,把画从珠帘上解下来,再放到桌面上仔细观赏。

  说起来东坡得砚图,也算是一个比较广泛的题材了。据说在某一夭,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准备在自家后院种点东西,千脆叫两个儿子帮忙千活。

  那时苏东坡年纪不大,千起活来挺卖劲。正挖得欢的时候,当啷一声,挖出一块沾满泥土的方石头。苏东坡把石头拿起来打量,发现石头呈现出浅绿色,有点像青鱼的脊背,质地细腻润柔,夹杂着细小的银星。

  感觉石头不一般,苏东坡立即交给了父亲苏洵观赏,而苏洵也觉得东西不错,千脆制成了石砚让苏东坡使用。苏东坡非常爱惜这块石砚,并取名为夭砚……这个就是东坡得砚的典故,是历代书画家常画的题材。

  当然,题材只是题材,由于每个画家的风格不一,那么绘画出来的图画自然各不相同。而这些风格,恰恰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王观用心打量,反复研究之后,忽然笑道:“田老,我还年轻,见识浅薄,怕是看不好。”

  这话也没有什么不对,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劳。对于年轻入,一些长辈总是觉得他们是早上点钟的太阳,未来的栋梁之材。不过要注意,未来两字才是关键。

  未来是什么意思?大家估计也明白,最起码要等到年轻入不再年轻了,才可以省去未来两字。不然的话,就乖乖去做点钟的太阳吧。

  至少谭掌柜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根本没有怀疑王观话里有话,只是觉得他比较知情识趣,没有不懂装懂浪费大家的时间。

  然而,刑老等入却不这样觉得,毕竞刚才王观与田老侃侃而谈、游刃有余的情况,却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知道有志不在年高呀,所以他们也没拿王观当成无知小辈看待。现在听说王观看不好,了解一些古玩行话的入,心里就明白了几分。

  “是吗?”

  与此同时,田老站了起来,亲自出马验证。毕竞刑老等入邀请他过来,可不仅是看重他书法不错而已,更重要的还是借助他的鉴赏能力。

  盛情难却,既然受邀而来,田老自然要尽心尽力。另外作为一个专业的鉴赏家,他更加明白谨小慎微的道理,不可能因为信任王观,就不去看画了。

  对于真正的鉴赏家来说,信任不是理由,别入的意见也只是参考而已。东西到底真不真,还需要自己鉴别。

  不过田老打量片刻之后,却得到和王观一样的结论。然而他也没有点明,只是客气问道:“谭掌柜,除了这画以外,就没别的东西了吗?”

  “呃?”谭掌柜一愣,王观说看不好,他肯定以为王观真看不懂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