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29章 高速管束列车_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29章高速管束列车

  听完勃拉姆斯的发言,陈潇心底大亮,一下子想到了很多很多。

  其余的材料专家也不是吃素的,都是行家,谁又不明白其中的关节点呢?

  什么叫硅?什么叫二氧化硅?不就是石头,玻璃这样的分子吗?高强度的玻璃也就是硅元素夹杂一些别的元素,搞得透明又坚硬。

  切莫小看生物自身搞出来的材料,那可是经过无数年月的进化,经受了最严苛的自然淘汰后形成的生物机制。

  打个比方,蜘蛛丝的强度和韧度,同等直径下,没有别的材料能比得上。最多也就是接近了多少。

  再比如头发,随便一丢丢,吊起一台车子跟玩一样。再比如蜻蜓飞行中翅膀的煽动方式,没有任何金属如此强韧,很快就得疲劳断裂。

  所以有个学科叫做仿生学,人类只能接近这些东西,无法彻底复刻。

  看到大家都听自己说,勃拉姆斯就继续说了起来:“硅藻产生的二氧化硅外壳,强度很是惊人,换算一下,一个指甲片那么薄的,可以放置数十公斤的重量而不破碎。”

  然而很快就有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

  “你说的是平底摆放,但是很多时候要承受悬空的力量,四面八方的力量,到了那时候,平地放置的强度就不足以承受了。”

  “就算你说的是对的,硅藻分裂后的外壳是星球上最坚硬的物品。但是它太小了,分裂的速度也是有上限的。这样一来,我们得需要多大的养殖面积才能满足供应?”

  “硅藻也是要能量的,起码得光合作用吧?阳光充足的水层才能有硅藻,这样一来,好像也不是很容易培养呢。养好了之后,还得想办法搞设备收集外壳,这个工作实在是太麻烦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说的问题也是相当的现实,产量,培养的地点,收集的方式,综合的成本。那些硅藻壳总不能收集起来就直接糊在管束通道上面了吧。

  这个问题绕不过去,管束通道的强度必须足够,经过模型推算,目前长天科技可以达到的速度应该是一千公里,但是这点速度根本不够。根据设想,真空管道列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普通真空高铁,速度也就五六百公里,如今的技术已经够了,没推广是成本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低真空磁悬浮技术,如今长天科技搞的就是这个,领先了时代十年不止。但这个的成本依旧挺高,管束通道的材料还是现有的东西,再提升下也就多个五百公里。

  这要是传出去,肯定被人骂凡尔赛,一千五百公里每小时还不满足,要上天吗?

  然而陈潇想要的是第三个阶段,那就是高真空磁悬浮。更纯粹的真空环境,更大的电磁作用力,时速突破四千公里每小时!那真是瞬息万里,一步到达!

  而要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