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四节 打不过就叫爸爸来_我要做门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腐儒。

  什么谷梁的江升啊,鲁诗学派的王容啊……

  都是属于那种要嘛是实在没办法,不给博士头衔不像话的家伙,要嘛属于攀龙附凤来的关系户。

  当下,天子便有了判断。

  只是,作为君王,他不便直接表态。

  而且,士大夫的脸面和体统,还是要照顾的。

  起码不能‘因言治罪’。

  张汤玩腹诽,杀了颜异,影响就很坏,教训也很大。

  再一个,太宗皇帝曾经立过规矩。

  当面指正和劝谏的人,说的再错,也要容忍。

  就像冯唐,当面告诉太宗:虽世有李牧,而陛下不能用之。

  太宗不也是欣然接受,最多对冯唐说:足下为什么要当面这样评论呢?

  回头,便是加官进爵,提拔冯唐当了车骑都尉。

  一下子就升到了两千石,更接受了冯唐的劝谏,派人去赦免了云中郡守魏尚的罪名,让他继续为国效力,还赐给黄金、布帛。

  当然了,过了一年,找了个借口,把冯唐丢去楚国,让他在楚地呆了一辈子,不许他回长安这种事情也是太宗干的。

  这君王之术,存乎一心。

  所以,天子也只是扶起商丘成,宽慰了他一番,又勉励一二,赏赐了御剑一柄,就打发了商丘成回去。

  一个字也没有提博士们,更没有问商丘成的具体情况。

  只是,在商丘成走后,派了新任的建章宫监万安,带人去调查事情的经过。

  到了晚上,万安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摆到了天子案前。

  天子看完,没有说任何话,也没有做任何表示。

  只是将万安的报告丢进了火盆里烧了。

  只不过,第二天,天子便命人召集在京博士们。

  然后,天子表示:“朕有顽子胥,不通诗书之道,不明礼乐之事,朕甚痛之,卿等皆贤才,必有能教朕者!”

  博士们,当然是两眼放光。

  特别是古文学派的诸生,逮着这大好机会,就拼命鼓吹自己的道理。

  当时,现场自然是天花乱坠,一位位博士口灿莲花,推及仁义,谈论忠孝、道德教化之事。

  从孔子讲到孟子。

  有从仁推义,以孝论忠,引经据典,提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天子非常满意,也非常开心。

  当场便拜了鲁诗博士王容、古文尚书的杨毅、今文公羊学派谶讳系的有为俊才康安为朝鲜王太傅。

  将朝鲜王刘胥的教育大任,托付给了这三位鸿儒。

  三位鸿儒能怎么办呢?

  他们也很绝望啊!

  朝鲜王太傅?

  本身在汉室,博士们被派出去当王太傅,就是一种流放。

  就像董仲舒去江都,辕固生被赶去鲁国。

  属于当政者惩罚或者打击不听话的博士们的手段。

  而朝鲜……

  好吧……

  自元鼎中杨仆荀彘灭亡卫满朝鲜,克复萁子故国,令诸夏衣冠礼仪复兴于那殷商遗民以来。

  朝鲜四郡,在汉家士大夫眼中,其实依旧是化外不毛之地,乃‘寒苦贫瘠之所’。

  就跟番禹、交趾、九原、武威一般。

  基本上去了就要送命——至少博士们是这样认为的(其实也不算错,去了这些地方,博士们的政治生命基本就gg了)。

  但天子圣意拳拳,又是如此厚爱。

  谁能拒绝?

  谁又敢撂挑子?

  就不怕上刘家的小本本,子子孙孙,永远与仕途绝缘?

  太宗名臣张释之的子孙,到现在都还没有解禁呢!

  所以,再是不舍,这三位被点名的博士,也只能是‘恭受圣命’。

  而且,还得强颜欢笑,装作自己非常开心,能够帮助天子去教导朝鲜王,真的是祖坟冒青烟了的样子。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