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篇章_将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呵责,其实已经算是他这人厚道了,其实在他心里,眼前这些读书种子,真的是丢尽了天下读书人的脸面。

  拉出个乡间老农了,可能都比他们有用的多,人家至少在田亩之事上,能精打细算不是?

  就眼前这些人,给他们快田地,没人帮手的话,十有八九都得饿死。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罕见的在周仿脑海中掠过。

  已经被考的焦糊的进士们,尽都傻眼,几个今科的考官,也都面如土色。

  朝廷大变在即,风雨欲来的感觉,是如此的清晰。

  他们的感觉也确实没错,皇帝陛下的不满,几乎就挂在了脸上,而皇帝陛下最终的评语,也证实了这一点。

  “不知世事,不通庶务,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百姓何辜,将在尔等治下为生?文章做的再好,朕要尔等何用,难道朕之身边,还少了词臣不成?”

  一语之加,这些读书人的前程便也毁的分外彻底了。

  之后,赵石等人,很快也离开了文瑞殿。

  不久,长安满城风雨。

  科举乃国家论才大典,所有大秦的读书人,都盯着呢,它也毫无疑问,乃大秦统治中最基本,也最核心的那个支撑点。

  要想改之,做再多也不嫌过。

  很快,长安之中流言四起,士子们在酒楼茶肆中出没,文会也多了起来,谈论的都是今科大考的前前后后。

  群议汹汹之势渐起,但焦点之处,还在为今科考中之士子鸣不平,还没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地步。

  朝廷对今科士子的处置,也还没下来。

  但风波已在酝酿,世家大族,皆在约束子弟,战战兢兢,等待风浪的到来。

  这个时候其实还算平静,但京军各部,以及长安府衙等,都已严阵以待。

  七月初九,皇帝陛下下诏中书,命令中书众臣,议科举之制。

  最先倒霉的不用问了,正是今科几位考官,官儿不算大,却首当其冲,以渎职之罪罢官夺职,贬为庶民。

  接着,翰林院受到了申饬,国子监也被牵及,之后就是各级府学县学的主官,大多受到朝廷斥责,降级的降级,罚俸的罚俸。

  也就是说,大秦的学官儿们,差不多都受到了牵连。

  到了七月末,对西辽的战事正在收尾的时候,这场大秦自鼎革以来,最大的一场变革,终于扩散到了大秦各个角落。

  此时,这场变革再想收手,已经是完全不可能了。

  到了八月间,各地奏疏,如雪片般送入京师,这还要得益于成武七年那场动荡,那些守旧之老臣,纷纷退下去的结果。

  不过大秦中枢还是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为沉重的压力。

  一些自诩为正统,受益于科举旧制的各色人等,尤为活跃。

  这些年积累下来的不满,也呈爆发之势,形势并不乐观……

  这样的结果,连皇帝陛下也有些始料未及。

  实际上,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