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人事_将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吊唁,西北各路人马,纷纷派兵护送李池勋灵柩回乡,极尽哀荣。

  这其实也是成武年间,第一位病逝于任上的军中上将。

  随后,朝廷再开先河,以大同守将张钰,出任灵州路宣抚使。

  即便没听说大将军赵石亲自保举,但谁都明白,这和大将军赵石肯定脱不开关系。

  张钰可以算是半个蜀人,出身长安国武监,曾任大将军赵石亲卫统领,于第一次太原之战时脱颖而出。

  如今,以不到四十的年纪,出任一路宣抚使,堪堪摸到了大将军的边儿,足足算得上是平步青云了。

  随后,大将李刑的任命也下来了。

  诏李刑急赴大同,建骠骑军,编制四万,兼任大同守将,赵幽燕副之。

  同时诏王览在榆林建飞远军,编制一万,以悍将万春年副之。

  和这些加官进爵,或是荣于身后的军中大将相比,回京述职的大将军张培贤,就不太一样了。。。。。。。。。。

  实际上,还得怪张培贤自己,从诏书去到河洛,再启程回来长安,其实用不了多少时日,但这位大将军足足拖到了十一月,才回到京师。

  这个时候,朝廷本来有意让其出任枢密副使,也算是给有功之臣留个不错的位置,干不了多久,但总归不能让功臣寒心不是?

  但朝中变化很快,张培贤慢的一慢,便也没他的位置了。

  种燧举荐前殿前司指挥副使杨胜,出任枢密副使。

  张承也没闲着,他举荐的是参知军事卢霖。

  赵石也加了一把火,荐的是刚履任兵部左侍郎不久的张方重。

  一来二去,杨胜,张方重中选,四位枢密副使齐了,等到张培贤慢悠悠的回到京师,已经没了位置。

  要说,张培贤也不会这么不靠谱。。。。。。。。。。。。。

  奈何,他在河洛呆的真是太久了,根本无法晓得朝廷如今变化是多么急剧,还想着按照往常的习惯。

  瞧瞧风色,然后知会一下亲近友好,顺理成章的争取个好位置。

  就像七年多以前张培贤回京,一个枢密副使的位置妥妥在等着他,而且,不用等太久,顺势就能接任枢密使。

  在景兴末年,以枢密副使之位,酬答有功之臣的事情,已经不算新鲜事儿了。

  但到底被赵石搅合了,长安一场惊变,枢密副使的位置还在,但他自己都不敢去坐了,因为留在京师,实在让他心惊胆战。

  就算如此,也还有河洛大军的权柄在后面等着。

  而如今,七年多过去,情势早已面目全非,不在长安,听到的再多,也无法感受到朝堂上那种紧迫和隐隐的不安。

  于是,张大将军迟到了。。。。。。。。。

  等他奉旨回京的时候,早已尘埃落定,张大将军的处境,一下尴尬了起来。

  这会儿,宦海沉浮多年的张大将军,终于在门庭冷落中,终于明白了过来。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