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安置(求点月票)_将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参加晚宴。

  等到人都去了,赵石这里也总算是清净了下来,除了一丝疲乏之外,到也没有其他什么感觉,不得不说,这些年过去,这等迎来送往的场面,他已经算是习惯了。

  不过这里还只是大同,自己的地方,礼数什么的都要简单的多,等到回到长安,那才是真正享受无尽尊荣,并为之耗费大量心神的时刻。

  河东宣抚使府向来冷清,不过今日可就热闹了起来,大将军南归,带回的随从人等不在少数,加上府中仆役侍女,安置起来很是忙乱。

  大同城里的目光,也都不约而同的聚集到这里,如果按照金国人的官场惯例,这个时候不定有多少人已经上门,就算是见不到宣抚使大人,也总要送上厚礼才成,所以定是免不了一番宾客盈门,迎来送往的戏码。

  但如今到底已经不是女真人主政了,经过几年的整饬,总算是让河东人大致明白了大秦官场的规矩。

  所以就算所有人都在注视着这里,也没什么人敢于上门打扰,不过河东这里的官场风气,就算整饬多时,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扭转过来的。

  多少河东官吏,都在为明晚的接风宴努力,能在几位上官面前露脸的机会,在他们眼中,显得无比重要。

  按察使大人如今为河东官员所惧,但说起来,这两年河东出身的官员是越来越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长安离这里千里之遥,经过一段时日的忙乱,也终于认识到,任用降臣,从地方上选拔底层官吏,已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所以,不论是河中,河东,还是河洛,地方官吏的任用上,渐渐已经不是以大秦官吏为主。

  成武三年,四年,皆有恩科,这还不算,无论县衙,还是府衙,都有着大量的地方人才涌入其中,隐隐间,大秦朝廷也在鼓励着这样的行为。

  大秦也在加紧着从这些地方遴选人才的步伐,除了科举之外,也重新拾起了荐举之制,一来为了安抚人心,二来也是人才缺乏的一个必要举措。

  像河东这里,贪墨之事之所以屡禁不绝,不但是因为风气如此,也是因为这几年任用的河东官吏越来越多的缘故……

  不过天下纷乱,人心思变,所以河东人的钻营之心并非只是单纯的风气所致。

  这不,自从宣抚使大人回府,宣抚使府门前的几个门房,就已经应付走了好几拨人,这些人可不是为了要见宣抚使大人。

  他们多是大同各府邸官员的仆役随从,来这里混在脸熟,或者稍微打听一下宣抚使大人的行止什么的。

  几个门房都是河东本地人,有那么两个还是海珠儿在的时候就在这里看门,几个人不知宣抚使大人脾性,而且这座府邸的主人名声太过吓人,所以这几位还算老实,并不敢仗势胡为。

  只是胡乱的将人应付走了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