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五六章 海战第一战高句丽(倒数第三章)_大唐第一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这是很难在海面上进行有效拦截的。

  比如,俞大猷就曾经驾驶大船因为速度不及倭寇小船以及吃水太深,只能无奈的看着倭寇从浅水区从容逃走。

  在这种情况下,明军为了能够有效堵截已发现的倭寇船只,只能把大船改小,400料战船改成200料,并一改再改为150料战船、100料战船,一避免发现了也追不上的窘状。

  因此,明军在对付倭寇这种敌人的时候,一般以中小船只为主,大船也就局限于9~10丈长的福船和广船类战船,火器还是以传统的火砖、火球、火箭、碗口炮等纵火类和臼炮类火器为主,再加上少量佛郎机和一门四五磅的舰首发熕炮,便足以对倭寇船只产生碾压级别的优势。

  但这些火器也只能够对付海上力量不强的倭寇和小股海盗罢了。

  而且这种类似治安战的模式,其实是对海上力量的发展有损害的。

  就在欧美的舰船越造越大的时候,我们国家的舰船却越来越小,后面更是随着清军入关,大规模海禁和闭关锁国到来了。中式战船的发展也就此嘎然而止。

  而与此同时,英荷两国则已经进入到了风帆战列舰时代,双方拉着战列线,用装备着数十门重型火炮的战舰对轰再然后,等到鸦片战争时,一艘欧洲人的战列舰就已经可以吊打整个中国海军了!

  清朝时候,中国水师的主力战舰,叫做赶缯船.以70~108尺(约合~米)。

  次则以长50~70尺(约16~米)的沙船和双篷艍船用于攻战追击,再次为长20~50尺(约~米)的唬船和哨船用于追逐哨探。

  其中大赶缯船船长36米多,宽7米左右,24个船舱,可载重1500石。每船配水手、船工30余人,水兵80人。中赶缯船长23米,宽6米,深2米,配水手、船工20多人,水兵60人。大、中赶缯船均是双桅、双舵、双铁锚。

  而当时欧美的舰船已经可以侧翼安装五十门的火炮,你说两者之间还有什么相抗衡的优势了?

  李战不想这样的是再发生,所以李战准备发展自己的海军,和以往不一样,大明的时候,郑和有一个很强大的海军。

  一般读者都知道,郑和“七下西洋”为当时世界航海的一大壮举,比西方哥伦布航海要早87年,至今仍是一项世界纪录。郑和所率船队比今美国航母战斗群还庞大,有一次所率的大船便达62艘,船队人员总编制为27800人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是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其全员编制在6000人左右,仅为郑和船队的四分之一。

  郑和下西洋用船叫“大宝船”。据《明史》记载,大船长达四十四丈,明代一丈相当于现在米,也就是说当时郑和的大船约长达142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