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三章 李战细数李世民的丰功伟绩_大唐第一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您求贤若渴,曾先后2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

  由于父皇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大唐此时的优势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您还十分的注重法治,您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万人之上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您就是一位开明的皇帝。

  法律制定出来后,父皇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

  在贞观初时期,父皇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执法时铁面无私,可是父皇量刑时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

  您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您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

  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儿臣还记得,去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

  父皇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

  今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

  这说明大唐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

  这就是儿臣认为的父皇,百姓心中的皇帝,所以父皇,大唐幸好有你,这也是大唐百姓之幸。”

  李战洋洋洒洒,那是越说越多,而这些事情桩桩件件,都是李世民的得意之作,就这么被李战一一说了出来,李世民的心终于越来越宽慰了。

  而也因为这样,李世民对李战那是越来越喜欢了,这种喜欢是发自内心的,他是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是如此的熟悉自己的丰功伟绩。

  能如此的熟悉自己的丰功伟绩,就说明自己的儿子心中是崇拜和尊敬自己的。

  最重要的是,里面没有一点是假的,几乎都是李世民做过的事情,李世民可以切身体会到。

  终于,李世民心情好了一些道:“战儿,朕知道,你说的这些都是真心的,朕这个时候,真的很遗憾,为什么...当初你弄丢了,如果朕的战儿一直在朕的身边,那大唐就后继有人了。”

  这话说的意思就是希望李战是太子。

  这个时候李战连忙道:“父皇,其实现在也好,这样的话,我们父子可以拧成一股绳,没有任何的芥蒂,这不是也很好吗?”

  说完李战笑了起来,不过,李世民却没有说话,而是对着李战举起了酒杯,李战连忙的陪着李世民喝了一杯。

  这个时候,李世民道:“战儿,以后大唐你还是要多照顾照顾,朕决定了,朕明年会攻打高昌,你跟着去历练,等你回来之后,朕就恢复你的身份。

  到那个时候,我们父子一起为大唐的百姓努力...好吗...?”

  “一切遵父皇旨意。”李战一口将酒杯中的酒喝完,跟着两父子露出了笑容。

  外面的大雪还在下,李战和李世民两父子还在甘露殿中围炉喝酒吃饭,只是两人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殿外,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候了,包括李承乾在内,都是来参李元昌的。

  ...............................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