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6章 终局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是几个难熬的夜晚过去,时间已经接近十一月中旬,天气仍然如常,京中各处似乎也显平静,然而在这份平静之中,杨府摇摇欲坠在京中已是人所共见。

  所谓破鼓万人捶,墙倒众人推。

  当初皇帝已经同意了他的致仕,虽然最后留任留的多少有些奇怪,但天子这个决心是下了的。

  皇帝与内阁首揆之间的关系是千万不能有裂缝的,一旦有了,就一定会有野心之辈想要利用。

  这都不关张璁的事了,现在想要杨一清出事的人多的是。

  南京城,李府。

  北边的事儿今儿刚刚传开,官府中人大多都觉不可思议,甚至还有的觉得是谣言。

  但应天巡抚荆少奎还是信的,他曾听皇帝说起过士绅除优之事。

  因觉事关重大,所以立马前往李府。

  李东阳早已老迈到不能下床,只是养在床上,每日靠几口稀食和一些人参汤吊命。

  他眼袋重,上眼皮又耷拉下下来,白色的眉毛更长,给人一种眼睛一直闭着的感觉。

  “近十年来不是没有人弹劾过杨一清,不过自希贤公与老夫之后,都没有人成功,可知这是为何?”

  “请老阁老赐教。”

  “因为不合圣意。”

  老人家短短的六个字,似乎道尽了朝堂之事。

  李东阳长长的呼吸一下,然后继续说:“许多人鹦鹉学舌,总喜欢说皇上过于苛责,但实际上,皇上乃宽厚之君,而且是堪比宋仁宗的宽厚之君,宋仁宗不过小恩小惠,但我大明皇上乃是示宽仁于天下,若不是心怀大仁大德,又怎会将黎民百姓都放在心中?”

  “老阁老,这与不合圣意四字有何关系?”

  “正因为皇上的宽仁,所以只是微小过错是不会让皇上下决心撤换阁老的。皇上,只会在真正的大事面前做这样的决定。平常时候,朝政平稳为最大,杨一清纵使有不当之处,皇上也会略过不论。”

  “这么说来,杨应宁这一次是走到头了。”荆少奎听得明白了,他拱手行礼,“多谢老阁老赐教。”

  李东阳的眼皮子动了动,他将视线落在此人脸上。

  本来想说些什么,但后面还是忍住了,只讲,“不必客气。”

  李兆蕃在送走荆少奎之后又回头。

  “想来他是回去写弹劾杨阁老的奏疏去了。爹,杨阁老是不是真的在劫难逃了?”

  “只要他不做绝,皇上也不会做绝。为父刚刚说皇上宽仁是有两层意思,所以他若聪明就不该弹劾的过于重。”

  李兆蕃不解,“那……父亲为何不名言?”

  “看看此人是何心性。”

  李兆蕃感动。

  他觉得他父亲肯定是不用了,本身已经病入膏肓,不管荆少奎是什么心性和他也没什么关系,大概还是在为他考虑吧。

  “孩儿多谢父亲。”

  哪想到李东阳直接说:“莫要误会,不是为了你,是为了陛下。陛下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