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5章 解释解释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当锦衣卫开始加强存在感时,文人大抵都不会用什么好词来道这桩事。

  聒聒噪噪的声音通过奏疏皇帝就能听到。

  南京的两名阁员没有时间来给皇帝票拟,这些奏疏大多简化的送到靳贵和杨慎这里,由他们拿给皇帝看。

  朱厚照带了火气,索性这件事是要往大了闹的。

  “将靳贵叫来。”

  尤址立马遁去。

  不一会儿靳贵前来见驾,“微臣参见皇上。”

  “起。”朱厚照正低着头奋力书写着什么,“有个叫御史名为樊至和,他给朕上了一疏,教着朕又学了一遍《论语》,说夫人不仁,则民无德;民无德,则乱。朕也回他一句,你看看这样可行?”

  尤址双手将皇帝批示过的奏疏拿了过来。

  靳贵定睛一瞧,朱批同样是《论语》: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圣学经典,一定是要熟读之人才看得懂的。仅这十个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其实有些前言不搭后语。

  但这句话也是截取,完整是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了三点: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问如果一定要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再问,再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

  就是说老百姓对国家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反正人生老病死,没有谁不死的,但是信任不能丢。

  靳贵当然是熟读儒家经典的,一看也明白过来,“陛下是说,百姓已经检举了这些恶人,若是朝廷没有行动,便是失信于民。”

  朱厚照也不是最开始的那些朱厚照了,前世他不学无术,今生他得和这些文人交流啊,只能去读书。

  否则别人给他来一句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弄不好是骂他,还当是好话,那不是丢人丢大了。

  “将这朱批还给他。他不是说要仁吗?你亲自去,将这个家伙带到审案的现场,让他瞧瞧老百姓是怎么指证那些恶贼的,这两方,要怎么宽仁、怎么厚待,并且要他明白回奏!”

  “是,微臣遵旨。”

  不仅如此,朱厚照在靳贵将要转身的时候说,“等等,你得关照他,叫他好好写。这封回奏的奏疏,朕可以是要公之于天下的。”

  御史言官往往会‘重视’自己的名声。

  朱厚照不打这些人板子,不削这些人官职,要么就是不理他,憋死这帮喷子,这种是比较轻的,另外一种就是逮住他们的痛点,你要扬名?哪有这么容易,整不好就让你扬丑!

  这种事情要看他怎么狡辩。

  如果他仍然坚持己见,朱厚照就用老百姓切切实实遭受的苦难,揭露这家伙的沽名钓誉。

  如果他又改变主意,那也还会嘲笑他一句:赵括之流。

  意思就是纸上谈兵,根本就不懂得何为国政。

  总而言之,朱厚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