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三章 沧州_明朝好女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个大盐场:长芦盐场、两淮盐场、浙闽盐场。

  这其中,两淮的产量最大,占总产量的六成。长芦站其中三成,福建浙江则只有一成。

  盐之利苏木自然是知道的,这东西在古代就是硬通货,可以直接当现金使。正因为如此,国家对于私盐打击得非常严格,只要你私运私贩够一定数量就是死罪。

  因为,朝廷就派出军队在主要的交通要道设置关卡,盘查商贾。

  作为沧州巡检司,也有打击私盐的资格。虽然品级低,但也油水却也不小。长芦盐运都指挥司和军队吃大头,巡检司也能捞点汤汤水水喝。

  不过,对于在这里靠盐巴发点小财,苏木是没有任何兴趣的,他只想快一点找到那该死的公主,也好早一点回京交差。

  正是阳春三月,沿途风光极好,这一路走得倒也不累。

  到了沧州,苏木同几个太监分手之后,安步以当车,逍逍遥遥地朝州衙门走去。

  进得城中,苏木倒是吃了一惊,这地方还真是繁华啊!

  就起繁荣程度,已经甩保定两条街了。

  城中行人往来不觉,百姓看起来都好象很富足的样子。

  到处都是盐商的私家院子,显得富丽堂皇,不愧是盐业之都,即便比不上扬州,在北地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城。

  沧州虽然带着一个州字,却不过是一个属州,县级编制,归河间府管辖。

  知州从五品,下面还设有一个正六品的同知,从七品的判官。

  等到了州衙,苏木不住地摇头,实在是太小太简陋了,跟保定的清苑县衙相差仿佛。

  衙门的围墙居然是黄土夯成的,上面还有春草萌发。州衙大门也掉了漆皮,好象是生了瘌痢头。

  官不修衙乃是官场的常例,你费老大工夫将衙门政治好了,不但讨不到好,反落了个糜费财力民力的罪名,搞不好是要被人弹劾的。

  就算没有上司和同僚找你麻烦,等你三年期一满调任,岂不平白便宜了下一任知州。

  所以,衙门的好坏跟当地的经济条件,以及官员的清廉与否却没有任何关系。

  进了州衙,同衙役说明来意,就有人飞快地引苏木去礼房报验明正身,报备。

  然后,又有一个小衙役引着苏木去拜见知州大老爷。

  走不了几步,走到了知州的官房,里面却是一个头发胡须都白尽的糟老头。

  这人正是沧州知州关继宗,定睛看去,此人满面都是皱纹,偏偏又都软塌塌地耷拉着,整个背都佝偻着,气色显得很是败坏。

  苏木吃了一惊,他也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老的官员,看年纪起码有七十岁了吧?

  不对,明朝也有退休制度,内阁阁老们就不说,毕竟是正二品的大员,只要皇帝不让你走,大可干到老死。可地方上的正印官,总督、巡抚以下的官员只要一满六十都要致仕途回家休息。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