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百三十五)内外之势_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克西米利安霍夫曼将军所著的《中国和俄国的战中,对举世震惊的“双城子会战”做了详细的描述,当时他还是一名少校,受德国政府的派遣,作为队的军事顾问和观察员,亲身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由中国官方主持设计和展的中国铁路系统,容纳了满清帝国时期修建的所有铁路,以及中国人在五年时间里修筑的新铁路,这些铁路都派有6军军官专门监督每一条主干和分支线路,从各个铁路区段到最短的支线,不经过经总参谋部的批准,是不允许做任何改动的,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详细的了解,我得知从北京通向东部边界的铁轨,每一天可容纳十二列列车通过架在永定河上的桥梁,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率的中国铁路系统就向前线运送了三十万人的士兵,以及大量的军用物资。在战争开始的最初几周,差不多每一个小时,就会有一列长长的运兵列车通过。在这些铁路沿线都有武装部队保护。……”

  “有近二十万中国士兵将要形成横扫尼克利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国人管那里叫‘双城子’和‘海参崴’――的旋转的一翼,根据总参谋部的计划,这些巨大的人流得通过一块遍布堡垒和堑壕的狭小区域,攻克并占领那座俄国人严密防守着的小城,而时间表不允许有任何拖延――前进的部队按照规定必须在俄国人有时间充分抵抗之前就把俄国人压倒。”

  “中国的将军们和参谋人员经过仔细讨论后认为攻克尼克利斯克,想要从6地上进攻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是不可能成功的。……在这个俄国人坚强设防的入口的那一边,横亘着狭小错落的小块平原、密布的沼泽、山地和树林,还有细小的河流,对中国士兵们来说向前推进的困难很大。……有三条铁路线――两条来自俄国,一条来自中国―在这个战略城市集中,然后向四周展开。这座小城建在横跨绥芬河、拉科夫加河、苏普提加河的交汇处,是这一带边区所有重要铁路和公路干线的交接之处,可以对所有的通道一览无余,有十座威力强大的炮台――河的两边各有四座,另外一处河岸有两座――把这一带围了起来,但它们的相互支援体系受到各座炮台之间的缺口的限制,可能俄国人认为,在需要的时候派出机动部队认为是有效的弥补和替代手段。”

  “9月这一天清晨队的前锋部队逼近了绥芬河岸上的俄**队的前沿阵地,他们现河上的桥已经被俄国人通通炸毁,俄国士兵都聚集在河岸的另一边。面对这一情况帅两个步兵师和一个新编骑兵师的刘永福将军没有立即起强攻,而是选择了一个适当的变通办法派了两个骑兵团向北疾驰两英里,然后在浅水处涉水过河,迂回到敌人阵地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