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百七十四)想办法讨还伊犁故地_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收复新疆,从1875年到1877年,清廷共耗费白银近4ooo万两,如果从左宗棠很早就进行的战前准备工作算起,清廷支付的关于新疆战事的军费总额高达523o万两!

  这些军饷里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海军专款和向外国银行借的外债,可以不客气的说,国家雄厚的财力支持,才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取得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左宗棠本人精密的筹划和“缓进急战”的正确战略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还有清军将士的英勇作战,才让中国得以保有如此辽阔富饶的土地。

  左宗棠和收复新疆的清军将士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后世子孙铭记!

  新疆回到祖国怀抱之后,被俄国人趁机占据的伊犁地区的问题就变得突出起来。

  在新疆动乱一开始,俄国人就认为,“(新疆)境内的骚乱已经对俄国的商业活动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并在俄国境内的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其它少数民族当中造成了动乱”,俄国的军人、官僚和资产阶级报刊全都吵嚷着要求长期占领伊犁,于是,俄国政府决定,“占领伊犁直到中国政府在新疆地区恢复政权时为止,然后把它交还给中国,以换取通往中国西部的几条新商路和某些边界地调整”(真是够阴险的)。\在这个堂而皇之的“名义年7月,“俄属突厥斯坦”第一任“总督”考夫曼派俄军占领了伊犁。

  新疆全境宣告平定之后,清朝恢复了在新疆的政权,中国就具备了俄国所“答应”的归还伊犁的“条件”,俄国再继续占据伊犁已经失去了理由。

  但是,俄国人为了造成既成事实。一再拖延关于归还伊犁给中国问题地讨论,清廷于是派崇厚率领使团前往俄国进行交涉。

  多少年来。孙纲也不明白,当时的大清朝虽然已经日薄西山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了。但通“外务”地外交干才并不是找不到,为什么要派这个愚蠢象一头猪的满洲sb贵族崇厚去俄国办这么一件无比重要地事。

  崇厚对于这次出使全然没有一丝准备,对国际外交上的错综复杂情况和新疆伊犁地区的地理状况一无所知,他在俄国人的胁迫愚弄下,在1879年1o月2日未经清廷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和俄国签订了《交收伊犁条件》(即《里瓦几亚条约》)^^^然后匆匆回国“料理家务”去了。

  这个条约名义上是将伊犁交还给中国,实际上却是将伊犁地区十分之七地土地割让给了俄国。其中包括具有战略意义的特克斯河流域和木扎提山口,并赔偿俄国“代收代守伊犁兵费”5oo万卢布(约合白银28o万两),“伊犁虽还中国,然西南境皆为俄所占,北、西、南三面全为俄境所围,已成弹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