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百六十四)炎黄子孙_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兴吃惊地看着孙纲,缓缓点头,喃喃地说道,“如此一来,天下凡我炎黄子孙,便为一家,不分彼此了。”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国文化的精粹之所在,国旗所代表的深刻含义对人民产生的凝聚力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任何其它标志物都无法取代的。

  孙纲和黄兴说的这个国旗的设计方案实际是他长时间深思熟虑的结果,并不是一时兴之所至,和黄兴在这里随便说说。

  龙图腾及所代表的龙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部分,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当中去了,龙在普通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和地位。

  即使是在后世,那著名的歌“龙的传人”,仍令几代人难以忘怀。

  只是从元代起,龙才成为了皇室的专用符号,而元明清三代的皇室采用龙作为皇权的象征,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威武的龙形象早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庄严和神圣的地位,没有任何别的图案可以取代龙的特殊位置。

  而“炎黄子孙”这一名称,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炎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黄帝子孙,是中华民族的自称,因而又被称为华夏儿女。

  上古传说中,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领。两个部落曾经生过战争,后来黄帝击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明。

  后来的传说的几位上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三代帝王,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连所谓的蛮、夷也被纳入这个系统。以后中国历朝地帝王也都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而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等)也声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

  记不得是谁说地了,“爱新觉罗本为黄帝苗裔。遁于朔方,厚泽深仁,遂有天下。”那意思也就是说,满人也和汉人一样,都是黄帝那片儿的,咱们原来都是一家子!

  不管是不是真地。这个“五百年前是一家”地“笑话”也说明。即使是高高在上地满清王朝地统治者。也不敢说自己不是炎黄子孙!

  据后世地一些史书记载。在清朝末年。“炎黄子孙”这个观念随着中国民族主义地建构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清末反抗满清王朝统治地早期革命党人。即用“炎黄子孙、黄帝子孙”做口号以求取得占国民绝大多数地汉人地支持(激进地革命派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而温和地改良派则认为“凡我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