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八章 汤姆森_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密集的枪声中,一队队的日军借助从林的掩护机警地往前冲。

  应该说日军的冲锋也不是那么不堪一击,这主要是因为日军手里有大量的掷弹筒,他们可以在两百米左右就将一枚枚手雷掷向中国军队的阵地,日军就是凭借着这些掷弹筒及机枪的掩护冲向中国军队。

  在以往的战争中,他们的这种战术是十分有效,甚至一度国军还被日军这种战术打得没办法而不得不仿制日军的掷弹筒希望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就是国军装备的二七式掷弹筒。但一来是中国工业能力有限仿制出来的掷弹筒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不如日军,二来是中国掷弹筒射手不如日军那样训练有素,于是在战场上总也讨不了好。

  但现在却不一样了,掷弹筒虽然能将一发发手雷抛向中国军队的阵地,但它的射程毕竟只有两百余米(注:掷弹筒在使用专用炮弹时射程为300米,使用手雷时射程为200米,而日军为了能够更方便的使用掷弹筒,常常只携带手雷而只带少量的专用炮弹)。

  两百余米的射程就意味着日军掷弹筒射手必须冲到相当近位置才有办法发射,这就决定了它只能打敌人的步兵而对于步兵后的迫击炮可以说是毫无办法。

  而此时的中国远征军却又是一群学会了步炮协同的“美式军队”,且每个排都拥有无线步话机,于是一个个指令报上去,迫炮部队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似的直奔日军掷弹筒而去,不一会儿就将日军掷弹筒给打得七零八落的。这其中还有几名掷弹筒射手十分聪明的一边冲锋一边快速的发射……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同一个地方呆得太久而被敌人迫击炮锁定,但200米的距离却已进入伽兰德步枪的射程,于是一阵枪响之后日军掷弹筒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但日军还是不甘示弱,他们就算明知道失去了掷弹筒的掩护依旧嚎叫着朝前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这种做法还是相当明智的:掷弹筒被压了下去,而且敌人火力还这么强。那就意味着远距离作战很可能会吃亏,也就是说只有杀进敌阵与敌人绞杀在一起才能使敌人的迫击炮及火力优势无法发挥。

  就比如说现在,日军只在刚才那一霎那就冲进了距离中国军队防线五十米左右的距离,这时中国军队手里的迫击炮就基本起不了作用了。日军就在这时再次朝中国军队方向甩出一排手榴弹,之后就乘着手榴弹的烟雾及余威一声呐喊企图杀入中国军队的防线。

  这要是在以前,日军一般都能突入敌军阵中……敌我双方距离太近了,再加上又有手榴弹爆炸时的烟雾,敌人的步枪子弹根本就来不及挡住成群成群涌上前的日军,总会有几名日军成为漏网之鱼冲杀进去。而这几名突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