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传世之作_大刁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齐褒姒只在西湖待了不足四十八个小时,便随白玲一起飞回了澳门筹备月底的演唱会,生活节奏一下子便慢了下来的李云道并没有急着回局里报到,而是惬意地过起了两点一线的生活,一点是西湖玫瑰园的家,另一点便是吴老和绿荷师姐的河畔小院。清晨五点三十分起床,在小区外的坡道上慢跑半个小时,打二十分钟太极,再练黄梅花帮他苦心雕琢出的三刃刀的刀法,回家冲个澡便驱车到那座院中立着一株金桂的粉墙黛瓦小院,吃过绿荷师姐精心准备的早餐后,便与吴老爷子一道埋入故纸堆。吴老耗费一辈子呕心沥血的哲学巨作《华夏哲学演变史》已经到了下半部的明清哲学,明代心学流派创始人王守仁是中国哲学史上继朱熹之后的又一大儒,心学思潮对明、清两代的儒家文化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明、清两代的儒学生。李云道对《二十四史》触类旁通,对心学流派的各类书作过目不忘,倒真的在其中一章节里发现了几处普通人难以察觉的错误。

  吴老老怀大慰:“王文成是心学流派的集大成者,这两段引言是不是出自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也未曾可知,不过云道你既然有过目不忘之术,想来你认定的应该不会有错。”

  李云道指着其中一句话道:“陆王心学,陆九渊主张宇宙二字为:‘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也就是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他认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而王守仁主张‘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他的主张被学生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其中又以泰州学派将其说法推向一个极端,认为由于理存在于心中,因此‘人人可以成尧舜’,‘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即使不是读书人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心即理’看法的发展,也影响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对于情欲的正面主张和看法。由于心即理,因此人欲与天理,不再如朱熹所认为的那样对立,因此是可以被正面接受的。老师,我觉得这一段应该加进去。”

  初夏的淡淡阳光从气窗洒落下来,落在老人与青年面前厚厚的稿纸上。老人轻轻用指节扣击着纸面,抚须点头,似乎觉得李云道说得很有道理,但却也没有急着表态,而是笑盈盈地看向站在自己身侧的青年:“云道,关于心学这一章,我决定要重写。”

  李云道微微错愕道:“老师,我觉得挺好,只要这一处稍稍改动一下,就会更加完美些,还有重写的必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