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4章 抄家灭族_非酋变欧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4章抄家灭族

  世家的存在渐渐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为世家的关系,东汉之后的皇朝一直都是短命的皇朝居多,战争一直绵远不断,这对老百姓来说十分痛楚。

  还有最为令老百姓痛苦的是在皇朝更换的过程中,那些世家们往往并没有随着皇朝一起倒掉。因为皇朝的出现和更换都有着世家的影子,就算是有世家在战争中倒台,自然有取而代之的世家出现。

  就这样世家的一点点变成了一个可以决定皇朝的庞然大物,连皇帝在很多时候都要退让。那么就有人想要推倒这些庞然大物,该怎么能够做好就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要知道世家的出现是必然的。

  话说世家大约在汉朝就开始出现苗头,之所以会出现要从怎么能够做官谈起来,已知商周朝的当官制度就是世官制度(1),也就是子承父业,老爹留下什么官位,儿孙就是什么官职,根本不在乎什么能力,就算是没有什么能力,只要投个好胎就可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怎么当官就有了一定的变化:除了原本的世官制度外,增加了军功制度,也就是依靠打仗而改变个人的阶级,这其中以大秦最注重军功,结果是很明显:始皇帝最终一统天下。

  秦二世而亡后,汉朝建立起来后,怎么做官就有了变化,变成了察觉制,也就是让地方官员举荐一些人去做官,当然被举荐的人也是有专门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事人一定要孝顺。这种风气最终让大家觉得:百善孝为先。

  当然如果有一个大孝子,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个,自然也不能被举荐上去,因为作为一个官员怎么可能不识字?怎么处理公文?这种大老粗根本不会去当官,这就导致了庶民基本上确定祖祖辈辈都是庶民。

  这是因为即使在孔子之后让更多的人得到了教育的机会,但大部分人基本上处于糊口的状况,可以说劳累了一天也仅仅能够让一家人吃上饭,自然不可能有时间有机会去念书,只有那种家有余粮的人家可以让人读书识字。

  当然即使是这样,在那个时代也算是一种进步,因为能够读书识字的人群扩大了,要知道在更早的时代,识字属于贵族的特权,知识的传播仅仅在贵族的圈子里,春秋战国之前按寒门根本没有资格,之后寒门有了获取更多知识的机会。

  汉代察觉制的出现,就意味着被举荐的人要感谢那个举荐自己的人,纵然对方不会在意这件事,但当事人还是要记得这段情谊,等着有机会回报一番。在古代史相当重视要回报,这算是品德上的问题。

  因此这种人情往来之后让一部分人手里掌握了很多人脉关系,等到后来就会发现自己的亲朋好友都会因此得到了实惠,因为不担心自己的亲朋好友没有官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