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2章 崇祯的决断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的原话。

  没有和亲,没有结盟,自然也就不能有议和,这也是历史上,崇祯帝想要和建虏议和,但却始终不能成功,最后还搭上了一个兵部尚书的原因。

  换俘虽然不是议和,但在清流士子们看来,放回虏酋的哥哥,有明显的向建虏示好,继而议和的意思,因此都是强烈反对---只有剐了阿巴泰,为辽东百姓报仇,才能表明我大明和建虏势不两立的决心。

  “父皇……”看出了崇祯帝眼中的犹豫,朱慈烺抬起头,小声说道:“我松山将士的尸骨,还在松山的山野间,没有被收敛呢,或许可用收敛松山战死将士尸骨的名义……向辽东派使。人死为大,入土为安,那些言官御史应该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

  崇祯帝眼睛一亮。

  换俘之事,最大的关键是大明要派出正式的使者,出使辽东,和建虏谈判换俘之事。而崇祯帝怕的也就是这个,他担心一旦派出使者,会激怒那些不理解朝廷苦心的士子文人,说不得会在各地煽风点火,聚众议事,扰乱朝廷,甚至是给他冠上一个昏君懦弱的名号。

  朱慈烺继续道:“不过人选要慎重,一定找一个外圆内方,曲张有度,熟稔建虏事务的人。”

  “你以为谁合适?”崇祯听出了儿子话中的意思。

  朱慈烺低头想了一下,拱手道:“儿臣听闻,现户部郎中,苏州浒墅关税官、前兵部尚书袁可立之子袁枢有其父之才,通骑射,有边才,善雄辩,又曾以户部郎中的身份督饷于辽左军前,解朝廷庚癸之忧,对辽东边务十分熟悉。其父袁可立当年对洪承畴有提携之恩,对祖大寿也曾有庇佑,儿臣以为,他或可为此次的副使……”

  袁枢,字伯应,号环中,别号石。工书画,精鉴赏,家富收藏。据记载袁枢貌俊伟,多大略。善骑射,有边才。弘光元年,清兵渡江陷金陵,袁枢绝食数日,忧愤而死。

  崇祯帝点头:“正使呢?”

  “辽东正使,地位不宜太高,免得中外瞩目,但也不能太低,儿臣以为,侍郎一类的最为合适。至于具体人选,儿臣就想不出了。”朱慈烺道。

  “侍郎……会不会有点高了?言官们怕是不会同意……”崇祯却犹豫。

  朱慈烺忍了一下,终于没忍住:“父皇,儿臣以为,个别言官的风言风语,不必太在意,想说就让他们说去吧,反正也没什么要紧。”

  “胡说。”崇祯帝轻叱:“我朝言官乃是太祖所立,掌规谏、补阙、稽察之责,到你嘴里,怎么变成了无关紧要?”

  朱慈烺赶紧叩拜。

  崇祯脸上虽怒,但心里对太子的话,却是赞同的,思谋了一下,绝得这样处置还是可以的,既能向辽东派使,又不至于掀起轩然大波。嗯,我儿睿智,扫了一眼太子,脸色忽然又一沉:“派使之事先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