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3章 高手对峙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里联络,想要恢复边贸是人之常情,如果蒙古各旗能从明国骗来粮草,但仍愿意听从大清的号令和指挥,多尔衮也乐意假装不知,相反,如果他严令禁止,大发雷霆,不但不能收服各个蒙古部落的人心,反而会将他们推向明国,因此,多尔衮对于蒙古各旗和明国私下里的往来,一直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

    此次联合蒙古各旗,讨伐背弃盟约的张家口塞外三部,在出征前,多尔衮心里也是有数的,他知道,这一次,蒙古各旗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听从号令了,说不得就会有出工不出力、摇摆观望的情况,只不过前天凌晨的情况比他想象的更严重,面对大清亲王失陷的危局,各旗蒙古却并没有奋起营救的意念,由此可知,一旦在战场上遇上危局,这众多的蒙古联军怕也是靠不上的,能依靠的,大约只有和大清关系最深的科尔沁蒙古了。

    心里这么想,但多尔衮脸上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他脸色平静的接受了各个蒙古亲贵的朝拜,然后翻身下马,面带微笑,很亲热的很诸位蒙古王亲打招呼。

    见辅政王如此,见前日凌晨的失败丝毫没有责怪之意,各个蒙古亲贵渐渐放下了心中的忐忑。

    寒暄之后,多尔衮纵马向前,来到乌克尓河的河岸边,站在一处临时搭起的台子上,向对面观望。

    不同于豪格前日的观望,多尔衮的手中多了一个单筒的千里镜。

  ——

    历经两次入塞失败,建虏不但吸取了火器不如大明的教训,开始仿制从明国缴获的燧发枪,并开始推行火炮小型化的实验,同时对明将使用的,能够观测几里之外战况的千里镜,也大感兴趣,通过打听,他们终于是知道,千里镜并非是产自明国,而是来自海外的西夷人,但大明船队时常在建虏辽东海岸出没,封锁一切商船,西夷商人难以靠近,加上建虏在西方佛郎机和红夷人的眼中,又是蛮夷的代表,茹毛饮血,没有人敢和他们做生意,没办法,多尔衮只能严令朝鲜国王,无论如何也要为“大清”搞到一批千里镜。

    朝鲜国王虽不情愿,但在多尔衮的连番威逼之下,也不得不通过走私商人,高价为建虏人搞到了十支千里镜,就在此次出征前,送到了沈阳,原本,豪格也是有资格拥有一支的,但他身为前锋,提前出征了,所以没有能拿到。

    此时,多尔衮举着是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单筒千里镜,遥望对面的张家口塞外三部和明军的联营-——前日之战后,阎应元的精武营不再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