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64章_寡妇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感觉两位道姑就是菩萨的妹妹。秀花秀气的两个儿子鲁无能鲁无忌也身穿道袍,手执拂尘及时拂去香客们残留在香案周围的香灰,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两个孩子的身上也带着某些仙气。

  靳之林把众多随从悉数打发,只留下三二人随身亲信,冬日,山上的树叶飘落,常见靳之林和明善和尚每人手执一把扫帚,把山路上以及庭院内的树叶清扫,然后堆在一起点燃,一缕紫烟萦绕,跟山脚下生成的氤氲之气混为一气,真犹如人间仙境。

  人们好像习惯了被盘剥、被愚弄,享受着暂短和平带来的安宁。有些事不属于普通老百姓应该思考的范畴,谁也左右不了政治家的意志,老百姓只能被当作炮灰使用。

  疙瘩一高兴就有点忘乎所以。炮团的汽车轰轰隆隆从郭宇村旁边的官路上开走,疙瘩突然兴之所至,想起来要在簸箕掌唱一台大戏,其实黄河岸边唱戏的现象古来有之,人们用唱戏来祭祀母亲河,庆祝五谷丰登。这几年郭宇村一遇到大的庆祝活动都要写戏。凤栖城的秦腔剧团越唱越出名,常年四季都有人请。疙瘩写戏驾轻就熟,剧团的灯头(领班)为了照顾凤栖人过年爱看戏的习惯,把剧团一分为二,留一部分人在城隍庙支应门面,大班人马开拔到郭宇村。

  搭建戏台不费功夫,第一天晚上秦腔戏就在簸箕掌挂灯(开演)。河东的贤麻镇看着眼红,过了两天也在河东搭起了戏台。冬天的黄河封冻,人们踩着冰过河,晋剧、秦腔轮流看。黄河两岸的老百姓自古以来就交往密切,互相联姻,相互间走亲串戚,中断了十多年的交往重新显现。

  两岸的小商贩也不失时机,戏台下面卖什么的都有。除夕夜里黄河两岸火光冲天,人们放焰火,庆祝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

  正月初一中午,山路上突然锣鼓喧天,张狗儿总是不甘寂寞,任何时候都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瓦沟镇的蹩鼓自古有名,这几年由于战乱和人为的自然灾害才逐年衰落。可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张狗儿重金招兵,谁打一天蹩鼓发给一块银元,一下子应召者把场院站满,蹩鼓本来是男人的功夫,有些女人也来了,大家把积满灰尘的铜锣铜钹以及牛皮鼓全翻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晾晒,然后选择自己特长的家伙敲打起来,其实有些动作一看就会,非常简单,大家图的是热闹。正月初一吃过饺子,就敲敲打打向黄河岸边开拔。

  其实黄河两岸没有任何预约,却好像心有灵犀,黄河东岸也锣鼓喧天,贤麻镇的威风锣鼓名扬四海,绝不是叫阵,而是一场友谊比赛。群山回应,两岸同胞十几年来压抑的情绪终于释放,欢乐,伴随着对和平的渴望和祈祷,人们已经厌倦了战争,同胞们之间再不要互相残杀……

  这样的活动抗战胜利后还举行过一次,那一次好像有官家组织,这一次则完全是民间自发的行动,连凤栖和黄河东岸洪福县的老百姓也受到了感染,大年初一早晨吃过饺子,大家都一起向黄河岸边赶,两岸的山峦上人潮如海,冰面上人行如梭,为了害怕冰层破裂,人们在冰面上铺一长溜木排。大家踩着木排互相浏览,享受着秦晋文化带来的欢乐。

  日子本来就应该这样,不需要任何束缚和框架,信仰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统治者正是利用了老百姓的单纯和善良。事实上蒋委员长不可能顺应民心,执政者聚敛财富的欲望不可遏止,人类的良知被亵渎,贪官污吏比比皆是,社会机构从心子里边烂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被蒋委员长忽视,失民心者失天下。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