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1章_寡妇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门十年的二妮夫妻回家探望父母,只带回家一袋子红枣一袋子小米。

  首先哥哥嫂子、兄弟和兄弟媳妇的脸色非常难看。那叫做先吃现报,哥哥说话毫不留情:“二妮,十年前你离家出走时,咱大(爹)咱娘跟上你俩背了多大的黑锅!?这阵子倒好,拿一袋子红枣一袋子小米孝敬父母。我们不稀罕,把你们背来的东西拿走!”

  刘启来无法忍耐,又没有办法辩解。当兵人能混到刘启来这一步相当不错,刘启来因祸得福,当上了八路军。八路军不允许战士娶媳妇,刘启来是个例外,甚至二妮在延安也受到保护。八路军不会忘记张学良将军识大体顾大局,长安兵谏逼迫蒋委员长就范,那是一次伟大的转折,中华民族从此团结一致抗日,终于迫使RB投降。

  可是八路军实行的供给制,当兵的基本上没有军饷。刘启来参加八路军将近九年,从一个士兵升职为营长,但是基本上没有攒下钱,拿什么孝敬岳父岳母?刘启来只能走出屋子蹴在院子里,听一家人数落他的媳妇二妮。

  终于,二位老人忍不住了,替二妮辩解了几句:“你们再不要说了行不?二妮也是没有办法才走到这一步,好汉不打上门客,好容易大家团圆了,就各自忍让点行不?”

  谁知道兄弟俩又把火力对准二位老人,嫌爹娘说话偏心。老人又冤枉又伤心,忍不住落泪。

  可是二妮却显得大义凛然,一副英勇就义的神气。女人一旦撕破脸皮谁都不怕,二妮也夹枪带棒,训斥哥哥和兄弟:“山不转水转,不要隔门缝看人!人不要把话说绝,把事做绝。你俩就敢保证我们没有翻身的时候?”

  紧接着二妮出门把蹴在院子里的刘启来拉起来:“咱走!”

  刘启来有些犹豫。刘启来也是来自东北农村,深知农村的习俗,东北人嫁女也讲究聘礼,刘启来等于白捡了一个媳妇。妻哥和妻弟说几句过头话刘启来能够理解。不论以后形势怎样发展,刘启来不想断了岳父岳母家这条路。刘启来规劝二妮:“咱们做下失礼事了,就让人家说几句。咱们这样一走,对不起两位老人。”

  村里人爱看热闹,看见二妮和丈夫回家,又听见一家人吵架,早都站在院子外偷听。没有人同情二妮,所有人都认为二妮做事过分,这阵子看见二妮拉起丈夫要走,纷纷涌进院子内指责二妮大逆不道,村子里数数,谁家的女儿跟上男人私奔?二妮的父母也不敢出屋,两口子有点无可奈何地接受着大家的批判,唾沫点子淹死人!

  不过二妮脸厚,脸不厚就不会做出当年那种惊人的举动。刘启来还有点愧疚,二妮却面不改色心不跳,看大家说得差不多了,拉起刘启来拨开人群,撂下一句话:“别把黄河看成一条线。咱走!”

  这一阵子二妮的父母亲不出来不行了。老俩口面对乡亲们作揖祷告:“你们再不要火上添油了行不?”

  老俩口转过身又对二妮说:“既然回来了就住几天,别人说啥都不要在乎。”

  二妮还是坚持要走,刘启来低声劝说二妮:“咱们就这么走了再回来不?看在两位老人的面子上将就着住一晚,相互间给点台阶下,咱们本来就失礼,让人家说几句也没有啥。”

  刘启来和二妮将就着在岳父岳母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就返回凤栖城。岂料李妍和父母亲都去了郭宇村,夫妻俩在凤栖再没有熟人,只得在骡马大店住下来。等了两天才等到李妍一家回来。

  二妮见到李妍首先伸手要钱:“我俩没钱住店,先给点钱付店钱。”

  李明秋认真听完二妮俩口子的申诉,哑然失笑:“孩子,这正常,不要在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社会没有钱寸步难行。你们的父母双亲也活得凄惶,叔给你们一些钱,买些礼品,重新回家,在二老身边尽一点孝心。再给你们的爹娘留一点钱,别让周围人小瞧你们。”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