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91章 廷推_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91章廷推

  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

  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廷推是大周官场的潜规则,是对国家重大议题的讨论。

  其实就是一种权威性更高的大朝会制度。

  大周的高级官员都会经过廷推这个过程,比如杨清源的大理寺卿的位置也走过这个流程。

  大周的高层在任职之时一般有三个硬性条件:

  一、非翰林出身,不得为大学士。非二甲进士无权参加翰林院考试,不得入翰林院。

  二、不历县郡府州,不得入阁。不历基层,如何知朝廷运转?

  三、就是廷推。

  若是没有翰林出身且不经过廷推,仅凭天子心意就上位的官员是很容易被文官集团排挤的。

  大周太祖高皇帝在立国之后,改革政治体系,废除了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代替宰相的作用。这使得原本可以制衡君权的相权,被两阁四殿分成了六份。

  没有宰相,大周文官在面对君权的时候相比于前朝就会显得弱势,所以文官必须抱团取暖。

  如果谁背着文官集团去抱皇帝的大腿,会被整个文官集团排挤打压,不仅官当不成,还会被士林黑到遗臭万年。

  具体可参考蓝星上明朝张璁的结局。虽然被嘉靖特旨赐翰林出身,然后又特旨进入内阁。可是圣眷有了,群众基础没有,在官位上几起几落。最后嘉靖实在是烦了保他,只能黯然下台。

  群臣推选出数个人选,给天子挑选。一般惯例是得票最高者会得到官职。当然天子的意见才是一锤定音的关键。

  如,明史之中有载:万历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董一元罢,廷推者三,中旨特用如松。

  万历二十六年,吏部尚书蔡国珍罢免,廷推七人,李戴居末,帝特擢之。

  由此可见天子在廷推之中的地位和权力。

  但今日不同往日,乃是共议天子人选。

  自三代之后,天子之位的传递、继承人的选定,都是至尊圣心独断的。

  在家天下的封建制中,皇位的继承既是国事,也是家事。

  由众臣来推举天子,这尚且是第一次。

  廷推的第一步,是由大周的重臣们提出未来皇帝的候选人。

  当然其实也没有多少候选人了!?

  而如都察院各州的监察御史、六科都给事中、国子监祭酒,这些人是没有提案权的。

  吏部侍郎申汝墨率先开口,“各位大人,今时不同往日,共议的乃是未来天子的人选。正所谓天不无二日。下官认为,理当只选一人,呈报给皇太后,太皇太后。”

  现在皇城后宫是个什么情况,在座的朝廷重臣都心知肚明,九公主朱琼华暂时代理主持内宫。

  太后、太皇太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